郭奐廷 醫師

郭奐廷 網路掛號
現職

民眾醫院復健科 主任

學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成大醫院復健科總醫師
成大醫學院復健學科臨床指導教師
台灣復健醫學會會員

專長

肩頸痠痛、運動傷害、骨折後復健、 五十肩、媽媽手、中風及腦傷後復健、脊髓損傷後復健、周邊神經損傷復健、坐骨神經痛、腦性麻痺、發展遲緩、斜頸

特色

專門為腦中風、脊髓損傷及神經損傷設計的復健流程, (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及電腦輔助訓練),讓肢體偏癱、步行失能、吞嚥困難、語言失常及日常生活失用者,能回歸自我獨立的日常生活。

服務團隊

民眾醫院目前有 1 位復健科醫師、 4 位物理治療師、4 位職能治療師、2 位語言治療師及 1 位物理治療生,專為不同的臨床患者,提供民眾最專業的治療及醫療諮詢等服務。

門診服務

  • 服務地點:民眾醫院六樓 復健中心
  • 服務時間:請參閱門診表

復健中心 物理治療

何謂物理治療

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

物理治療的方法

  • 光療:低能量雷射、紫外線
  • 電療:中頻干擾波、低頻電刺激
  • 熱療:超音波、熱敷包、紅外線、短波、微波
  • 水療:溫水療、冷熱交替法、水中運動治療
  • 冷療:冷敷、冰按摩
  • 力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操作治療
  • 運動治療:伸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主動運動、功能性運動、姿勢矯正等

物理治療的對象

  • 腦血管病變患者
  • 脊髓損傷患者
  • 頭部外傷患者
  • 周邊神經疾病患者
  • 急性或慢性疼痛患者
  • 骨折後遺症
  • 截肢患者
  • 軟組織傷害及炎症
  • 脊椎病變或側彎
  • 關節疾病患者

物理治療項目

  1. 教導正確擺位及轉位技巧
  2. 肌力訓練
  3. 耐力訓練
  4. 被動關節運動指導
  5. 床上活動能力訓練
  6. 坐及站平衡訓練
  7. 協調訓練
  8. 行走訓練
  9. 日常活動能力訓練
  10. 治療球訓練
  11. 神經肌肉電刺激
  12. 拐杖、助行器、輪椅及其他輔具操作
  13. 家屬衛教及專業諮詢

復健中心 職能治療

職能的意思

是源起英文字 occupation 翻譯而來的,泛指人們每天所做的事情。簡單的來說,我們每天所從事的大小活動(如:上學、工作、做家事、休閒娛樂等)都屬於職能的範圍。而當人們受到任何生理或心理因素的影響而無法自行處理自己的事情且無法獨立生活時就需要職能治療的介入。

職能治療是什麼

職能治療協助個案能夠選擇、安排與執行日常的職能活動,進而提昇其生活品質。職能治療的對象包括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障礙、老化或社會文化環境不利等因素。職能治療專業人員針對個案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以訓練、提昇,同時並運用環境改造、副木及輔具、工作簡化、以及工作強化等方法,來幫助個案能夠執行有意義的日常活動,以維持其身心功能,並預防功能之退化,讓每個人都能夠過著有品質的生活。

職能治療的對象

  • 腦中風
  • 脊髓損傷
  • 頭部外傷
  •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 手部復健
  • 老人失智
    • 職能治療於個案失智初期進行介入,對失智症患者的介入為生活再造,包含環境重新再設計、提供輔具協助、適切安排活動、照顧者資源應用及再教育……等。

職能治療的項目

  1. 擺位:適當的擺位可以降低不正常肌肉張力的產生,與避免關節攣縮等等
  2. 預防肌肉骨骼變形:在病患能忍受的範圍中執行被動性關節訓練,以能達到運動訓練目的為原則
  3. 動作控制:
    • 站立桌訓練:訓練病人的站立平衡能力、增加腰部與下肢肌力、肌耐力、軀幹控制、增加身體穩定度;適用於中風、腦傷、脊髓損傷…等患者
    • 擲沙包活動:訓練病患動作力量的控制
    • 丟接球訓練:訓練病患維持平衡與姿勢控制
  4. 認知:提升病患的注意力、記憶力及反應
  5. 知覺訓練:包含視覺能力、視知覺能力、左右區辨能力、手指辨識能力、穿衣性運用……等
  6. 日常生活功能再教育:日常生活訓練:日常生活訓練的目的在使病人日常生活獨立,自己照顧自己,不必依賴別人。如果能教會病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事,對患者本身方便不少,也減輕了家人照顧上的負擔,日常生活訓練的項目:
    • 翻身:翻向健側,翻向患側
    • 坐起
    • 移位活動
    • 穿脫衣服
    • 飲食
    • 操作輪椅
  7. 輔具製作:製作矯正副木、設計改造或使用訓練各種功能性輔具
  8. 團體治療:適用於復健中期及晚期,病患都在穩定的情況下,利用團體治療的模式,病友相互打氣,可以促進病友復健的動機

復健中心 語言治療

語言治療在做什麼

語言治療可以說是針對與外界互相溝通的能力給予引導、訓練的過程。抱括對外界的各種訊息能夠理解以及能把自己的意思適當的傳達出來。 說話和吃東西都是用嘴巴來進行,食物進到口中一直到順利的吞進去,也屬於語言治療服務的內容。

語言治療訓練的領堿可以分為幾種:

  1. 聽的能力:能不能聽得到、不同聲音是不是可以分辨、懂不懂聲音代表的意思、會不會聽比較長的句子或內容,句子的意思能不能理解,聽到好幾個步驟能不能通通記起來……等。
  2. 說的能力:會不會發聲音,發的聲音音量夠不夠大、音質好不好,說話的氣流夠不夠長,會不會愈講愈喘,想講的能不能講出來,發的語音清不清楚,說的句型正不正確,表達的句子夠不夠長,能不能正確的描述一件事情……等。
  3. 互動的能力:能不能注意到環境中的聲音、語言、光線,說話時眼睛會不會看著人,眼神注視對方的時間夠不夠長,能不能和別人有一來一往的對話……等。
  4. 吞嚥、進食能力:能不能接受不同粗細、流質、軟質、固體的食物,能不能咬得碎,好不好吞,會不會嗆到,會不會流口水……等。

語言治療師
陳素苓

現職

民眾醫院 語言治療師

學歷

私立中山醫學院復健醫學系聽語治療組學士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

經歷

中山醫學院附設復健醫院語言治療師
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中港早療中心語言治療組長
台中市宏恩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臨床督導
台中市政府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專業團隊語言治療師
彰化縣政府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專業團隊語言治療師
南投縣政府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專業團隊語言治療師
南投縣麻煩小天使協會托兒所巡迴輔導語言治療師
中華民國聽力語言學會臨床指導老師
中山醫學大學聽力與語言治療學系臨床督導
中山醫學大學聽力與語言治療學系兼任講師

語言治療師
邱彥慈

現職

民眾醫院 語言治療師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語言治療組學士

經歷

高雄市瑞祥醫院語言治療師

需要語言治療的成人

大部份是因為中風、車禍而引起如:

  • 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 好像有聽到又好像沒有
  • 不確定是不是聽得懂
  • 有的話聽得懂,有的都沒反應
  • 叫他都不回應、不理人
  • 眼睛一直看人、都不講話
  • 都用手比,不說話
  • 只點頭、搖頭
  • 只會發出啊啊嗯嗯的聲音
  • 講不出來常常生氣
  • 說話含糊不清楚
  • 講不出來
  • 邊講話一邊流口水
  • 平常一直流口水
  • 偶爾流口水
  • 嘴巴常開開的,閉不起來
  • 吃東西或喝水會嗆到
  • 吃東西的時候會一直掉出來
  • 一口飯含好久都不咬
  • 食物餵進去嘴巴裡就推出來
  • 食物含一含就掉出來
  • 邊吃東西一邊流口水
  • 只有叫他吞的時候才會吞口水或吞東西

需要語言治療的小孩

  • 發展比較慢的孩子
  • 說話時眼睛不看人
  • 說話的時候很少看著人
  • 叫他的時候看一眼,馬上就把視線移開
  • 叫他都不理人
  • 只吃流質或軟質的食物
  • 非常挑食
  • 嘴巴常開開的
  • 聽不懂大人說的話
  • 不確定是不是聽得懂別人的話
  • 有時候聽得懂,有時候都不理人
  • 都會聽,就是不開口說
  • 都用手比,不說話
  • 只點頭、搖頭來表示
  • 只會發出啊啊嗯嗯的聲音
  • 只能聽懂短短的指令
  • 發音不清楚
  • 說話含含糊糊
  • 像人家都說的「大舌頭」
  • 講不出來
  • 講話一直重複某些字或音
  • 遇到一些字就講不出來
  • 會流口水
  • 嘴巴常開開的,閉不起來
  • 吃東西或喝水會嗆到
  • 吃東西的時候會一直掉出來
  • 一口飯含好久、都不咬
  • 邊吃飯一邊流口水
  • 常大吼大叫聲音沙啞
  • 講話大人聽不懂就生氣

需要語言治療的吞嚥、進食問題

  • 只吃軟的東西
  • 只喝流質
  • 不太咬都直接用吞的
  • 含在嘴巴裡都不動
  • 提醒他咬才會咬幾下
  • 硬的咬不碎都吐出來
  • 咬的時候東西會掉出來
  • 邊吃邊流口水
  • 平常就會流口水
  • 提醒他吞才吞下去
  • 不會咬
  • 非常挑食
  • 嘴巴不會閉
  • 一口食物會在嘴巴含好久
  • 吞東西會嗆到
  • 喝水會嗆到
  • 只愛吃甜的
  • 不愛吃東西
  • 都不喝水
  • 只吃白飯,不肯吃青菜
  • 想吃的東西沒辦法吃
  • 有用鼻餵管,很想用嘴巴吃東西

復健中心設備

物理治療設備

  1. 熱敷箱:熱敷能止痛、放鬆肌肉
  2. 紅外線燈:利用淺層熱療增加循環減輕疼痛
  3. 超音波:治療軟組織受傷減輕發炎
  4. 經皮神經電刺激:止痛
  5. 向量干擾波:深層疼痛治療及減輕水腫
  6. 頸椎牽引器:減輕頸椎壓迫在神經根所造成的疼痛和麻木感
  7. 腰椎牽引器:減輕腰椎壓迫神經根所造成的疼痛和麻木
  8. 電動傾斜床:預防姿勢性低血壓與站立訓練
  9. 下肢肌力訓練組:肌力訓練
  10. 固定式腳踏車:上下肢肌力訓練
  11. 平衡桿:行走訓練
  12. 各式治療球:肢體功能訓練
  13. 操作治療床:教導翻身、擺位、轉位、及運動治療
  14. 高低階木梯:上下樓梯訓練
  15. 跑步機:心肺功能訓練、行走訓練
  16. 循環器:增加循環促進淋巴回流,降低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