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安寧療護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定義,所謂安寧療護是指針對治癒性治療無反應之末期病人,提供積極性及全人化的照顧,以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主要透過疼痛控制緩減身體上其他不適的症狀,同時處理病人及家屬在心理、社會和心靈上的問題。安寧療護的基礎思考,是力求病人主觀改善為原則,在現代醫療技術無法為病人提供更有利的治癒醫療之際,用尊重生命的哲學態度,陪伴病人走過人生最後旅程,並輔導家屬重新面對未來的生活。

它是相互支持的場所,它是讓人認識死亡的場所

  • 在安寧病房裡,病人的家人和病人一樣,可以得到支持。
  • 在安寧病房裡,將盡最大的努力為病人除去痛苦。
  • 安寧病房,是一個讓病人在最後關頭猶能尊嚴而活的地方。

照顧模式

  • 住院安寧療護:病人住在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症狀改善後可以回到家裡,必要時再住院照顧。
  • 居家安寧療護:由安寧緩和醫療團隊提供照護到病人家中,協助及輔導家屬照顧病人,圓滿在宅善終。
  • 院內共同照顧:對於住在非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末期病人,由安寧緩和醫療團隊提供身心靈的照顧。

提供病人及家屬五全的照顧

全人照顧

即是身、心、靈的整體照顧。不僅要讓病人的疼痛等症狀獲得控制,減少身體活動的限制,也要使其獲得社交生活的充實感,還要考量讓病人精神愉快心靈獲得滿足,這樣才能提昇病人的生活品質。所以我們有心理師、社工師及宗教師在病房進行心理靈性照顧,協助病患心理調適,克服對死亡的恐懼。病人如果能發揮內在力量,即使在體力逐漸衰微的過程中,也能顯現生命力,創造生活品質,同時透過生命回顧、心願完成等方法,學習接受死亡。



全家照顧

末期病人終將走向死亡,死亡是整個家庭甚至是整個家族的大事,家屬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也會有很多困擾,所以團隊除了照顧病人外,也要照顧家屬,減輕家庭危機,增進正向互動。



全程照顧

從病人接受安寧療護,包括住院及居家照顧,直到病人死亡,還要對家屬進行哀傷輔導,使家屬的傷痛降至最低,儘快重建家庭生活功能。



全隊照顧

安寧緩和醫療是一個團隊工作,成員包括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營養師、心理師、志工、宗教師....等,醫療團隊成員要分工合作,注重團隊整合,因此我們經常舉行團隊會議來整合大家的意見,以提昇照顧品質。



全社區照顧

我們團隊亦提供安寧居家照護,把照護延伸至病患家裡,圓滿在宅善終。

服務對象

安寧療護的服務對象為末期病患,根據衛福部於 2022 年 5 月 24 日公告,擴大「住院安寧療護」以及「居家安寧療護」適用對象範圍(健保醫字第 1110106622 號),包括共 5 大類:

  1. 癌症末期病人。
  2. 運動神經元疾病末期病人。
  3. 主要診斷為下列疾病,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
    • 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
    • 其他大腦變質
    • 心臟衰竭
    • 慢性氣道阻塞,他處未歸類者
    • 肺部其他疾病
    •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 急性腎衰竭,未明示者
    • 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 末期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 末期衰弱老人
  4. 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二款至第五款所列臨床條件者者(不可逆轉昏迷、植物人等),為執行其預立醫療決定時。
  5. 罕見疾病或其他預估生命受限者。

靈性陪伴

Cicely Saunders 曾將靈性照護的精神做了如下的詮釋:

它是「being」比「doing」重要,亦即全神灌注的「陪」與「聽」,但不一定要提供任何答案。

伴病人走過無法獨行的一段路

  • 生命回顧:系統性的協助病患以一種嶄新的觀點去回顧其生命終以往的種種傷慟或快樂的過程。
  • 道別。
  • 全程陪同走過悲傷的所有階段。
  • 共同面對死亡的事實。
  • 處理未完成的事物,包括日常實務、情緒或靈性上的未竟志願。
  • 協助探詢生命、死亡與瀕死的意義。
  • 談論希望與害怕的事物等。

民眾醫院
安寧病房團隊

一如病房,是一個讓病人在最後關頭,猶能尊嚴而活的地方。

一如安寧病房為本院專設之安寧緩和醫療病房,民國 91 年即成立,由一開始的 5 床漸漸擴增為目前的 13 床,特色著重在失智者的安寧療護。

病房設備

一如病房(安寧病房)位於民眾醫院三樓,現有安寧病床 13 床,有佛堂、交誼廳、家屬協談室、烹調室、洗澡機等設備。

居家安寧療護

宗旨

  • 使安寧病患居家期間有持續性的照顧,提昇病患生活品質。
  • 以醫療團隊服務,持續追蹤及訪視,提供出院後病患身、心、靈及社會之全人、全家、全程照顧與諮詢。
  • 節省醫療資源,縮短住院日數及提高醫院病床利用率。

服務理念

本著「一心喜捨度群生,如願慈悲成菩提」的服務理念,發心菩薩學習「濟世度眾」的精神,幫助癌症及非癌疾病末期病人,使他們由拒絕、逃避、惶恐、痛苦、痛恨、無助、否認一切、怨天尤人的憎恨中走出來,邁向坦然接受、平靜安詳、歡喜捨世的心靈境界。

居家安寧療護不同於一般傳統醫療,它是針對癌症末期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特別照顧。在整個照顧過程中,病人擁有最大的自主權,家屬亦全程參與,滿足病人身體的、情緒的、社會的、精神的,以及病人家屬的需要,是一種提昇末期病人與家屬生活品質的「全人照顧」。

有鑑於現代人在醫院臨終時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包括使用過多不必要的醫療措施、缺乏心理層面的照顧、缺乏家庭安全感的支持、無法尊重病人的個別性等等。因此以居家照顧的方式,結合安寧療護的理念,「居家安寧療護」乃因應而生。

居家安寧療護的優點

  • 家是最佳的病患療養場所,它能帶來溫馨與安全感。
  • 在醫護小組的醫療服務與衛教指導下,家屬能熟練的照顧病人,並可增進家屬與病患之間的親蜜感。
  • 緩和的居家療護照顧,在臨終的關懷與處理,或讓病患在家安息,亦合乎我國的民間習俗。

收案標準

  • 罹患癌症或非癌症末期的病人,且已不願接受治癒性、積極性的癌症治療;並拒絕臨終前的任何急救措施。
  • 病人之病情不需住院,但仍需安寧居家醫療照護者。
  • 病人及家屬均認同接受居家安寧療護模式,並具有照顧意願及能力,且能配合醫護小組之衛教與處置。
  • 病人的活動情況為可移動,百分之五十以上醒著時間臥床或臥椅;需要照顧者協助生活作息和常需醫療照顧。
  • 病患住家距離為以本院為中心,計程車之車程在三十分鐘以內。

服務項目

訪視、一般診療與處置

  • 個案身體評估,營養維持與衛教。
  • 更換鼻胃管、氣切管、導尿管及其他造口之護理。
  • 一般性傷口及褥瘡換藥;灌腸、膀胱灌洗及訓練。
  • 口服藥之正確使用與定期追蹤。
  • 提供電話諮詢服務。

癌症引起之疼痛、呼吸困難、腹脹、意識混亂等常見末期症狀之控制

  • 疼痛控制評估與處置;含病患自控式止痛處置之衛教。
  • 癌症末期病患之併發症狀療護處置。

病患及其家屬心理、社會及靈性等方面問題之照護

  • 安寧療護專業小組包括有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等之資源之轉介與諮商。 轉介與諮商。
  • 身、心、靈的全面關照及協助面對臨終的心理準備。
  • 指導安息照顧。

院內共同照護

眼見親愛的家人遭受末期疾病的侵蝕,無時無刻感到疼痛、噁心、嘔吐、腹漲、便秘、水腫,卻只能在病床旁焦慮擔心而束手無策,漫漫的長夜無止無盡,不知道如何才能幫助病患緩解痛楚,尤其是病患眉頭深鎖,一臉愁容,埋天怨地自怨自艾,更加讓家人不知該如何自處,如何寬慰病患情緒,該往哪兒尋找解決的出路?

為提供癌症或非癌症末期病患與家屬優質的全人照顧,也成立了具有完整安寧照護訓練背景與豐富的臨床照護經驗的「安寧共同照護團隊」,成員包括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專職護理人員及社工師等,藉由和原病房醫療團隊一起照護病患的方式,提供一般病房中末期病患及家屬所需的各類症狀控制與緩解、情緒支持以及心理調適、並依照病人病況,協助出院準備、轉介安寧居家照護、善終準備與哀傷輔導等照護。同時,也希望夠過實際的安寧共同照護經驗分享,讓更多的醫護等相關人員、病人及家屬對安寧療護有正確的認知,並進而增加醫護人員之照護技能,擴大安寧療護服務的效益

成立宗旨

  • 協助院內非安寧病房之癌症或非癌症末期病患緩解身、心、靈痛苦,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 促進末期病患、家屬與一般民眾對安寧療護的正確認知。

安寧共同照護小組成員

  • 安寧緩和醫學專科醫師
  • 受過完整安寧療護訓練的專職護理人員
  • 社會工作人員
  • 宗教人員
  • 志工

照護內容

協助控制症狀

評估症狀發生原因並教導護理人員、病人及家屬相關照顧技巧,包括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便祕、吞嚥困難、腫瘤傷口照護、特殊口腔護理、淋巴水腫照護、運動等,緩解病患各種不適症狀,提昇病患餘生之生活品質病患移位技巧、被動

心理、社會諮詢與照護

協助處理病人與家屬沮喪、憤怒、悲傷、焦慮、不甘心的各類情緒反應、給予心理支持、完成病患心願、提供社會福利諮詢等。

靈性、宗教需求照護

協助探尋生命之意義、接受生命的限度等,若需宗教儀式亦可協助安排宗教人員介入。

轉介安寧居家照護

對於症狀控制穩定可以出院返家,但因身體虛弱,不方便來院追蹤的病人,依家屬需求 ,安排可以至家中追蹤訪視病人,或協助帶藥的安寧居家照護團隊。

轉介安寧住院療護

對於希望轉住安寧病房的病人,說明安寧療護內涵、帶領參觀安寧病房、協助完成安寧緩和 醫療與 DNR 同意書、協助安排床位與出院準備 。

協助善終準備與臨終照顧指導

安寧療護相關醫療諮詢

這是我見過最好的醫療團隊!

69 歲林媽媽 10 多年前得到肝癌,接受肝癌切除手術,情況穩定,丈夫已過世多年。兩年前林媽媽因體重減輕,檢查發現有胃癌合併肺部轉移,她在醫學中心接受了多次的化療及標靶治療,最後所有的藥物都沒效了!醫師建議轉安寧病房,因為老家在屏東,所以由主要照顧家人——弟弟安排,轉回民眾醫院就近照顧。考量經濟的壓力,住院期間家屬請一對多看護全天候照顧媽媽的餵食、換尿布、及洗澡。住院不久剛好母親節來臨,醫院安排節目,醫療人員引導唯一的孩子——住在台北的女兒,雖然工作、家庭兩頭繁忙,特別請假回來送母親康乃馨,並和媽媽擁抱,和媽媽說「媽媽謝謝妳」、「媽媽對不起,之前沒有時間好好陪妳、照顧妳」、「媽媽,我好愛妳」、「媽媽,不要擔心我及孫子」等溫暖貼心的耳邊話;林媽媽過沒幾天因病情惡化在家人陪伴下往生,後事辦完後,醫療人員持續關懷女兒,女兒說道「非常感謝您們各位,讓媽媽最後一段時間沒有痛苦、很溫馨的離開,這是我見過最好的醫療團隊,感恩!」。醫療人員既欣慰又如履薄冰:深怕未來一個不小心,沒能好好維持最好的安寧照護!

可以不要讓我放鼻胃管嗎?拖不好!

81 歲朱奶奶因為看到朱爺爺待在護理之家插著鼻胃管過了約 5 年很折磨的生活,覺得人最後的歲月不要拖比較好,所以和女兒一起到民眾醫院接受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Advance care planning, 簡稱ACP),在醫師詳細的解釋後及女兒的見證下,完成預立醫療決定 (Advance decision, 簡稱 AD),決定「如果未來變成 (1)末期病人、(2)不可逆轉之昏迷、(3)永久植物人、(4)極重度失智、或得到 (5)其他疾病痛苦難以承受、無法治癒且無其他合適之醫療解決方法之疾病時,不要再拖,不希望接受維持生命治療,也不希望接受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這樣未來如果失智嚴重到無法由口進食時,就可以合法地不被放置鼻胃管、不被打針給點滴來維持已經沒有清楚意識的身體。後來朱奶奶(晚年)失智症逐漸惡化到意識不清、完全臥床、生活無法自理、進食困難到幾乎無法吞嚥,且屁股久壓形成 9 公分褥瘡、背部久壓形成 7 公分褥瘡、右大腿久壓形成 6 公分褥瘡、左大腿久壓形成 4 公分褥瘡,因為營養不良被醫療團隊放置鼻胃管進食,也因照顧需求後來住在護理之家,常因細菌感染住院治療; 女兒覺得母親這樣很辛苦,故尋求民眾醫院安寧團隊協助母親圓滿心願,在民眾醫院兩位神經科醫師鑑定下:同意朱奶奶病情已經嚴重到極重度失智的狀態了,符合預立醫療決定的執行條件,故安寧團隊依據朱奶奶之前所做的預立醫療決定(AD)撤除朱奶奶的鼻胃管及點滴,朱奶奶在撤除管路 4 天後在民眾醫院往生,圓滿自己的心願(不要放鼻胃管!拖不好!)。

在宅善終不是夢

86 歲張奶奶年輕時因為心臟病接受過氣管內管插管治療過,因為插管後住院治療印象太痛苦,後來拔管出院一直說她以後絕對不要再被插管,也不想再住院,但不幸晚年罹患癌症,痛苦難耐(疼痛、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進食困難、難以入睡、全身虛弱、心情難過、恐懼擔憂……等),後來遇到民眾醫院安寧居家醫療團隊,團隊在家給予奶奶口服、外用貼片及針劑治療,並用心陪伴奶奶,奶奶因此減緩了許多不適,人也比較有笑容,奶奶最後也如願,「不再被插管、不再住院」,安詳在家善終。

看見生命的曙光

當美好的人生不再是長長的期盼,我選擇了,以一種溫馨、自在的方式轉身,在短暫的生命裡,容或有許多依戀,但感謝安寧的守候,讓我在匆匆下車途中,作了圓滿的告別。當生命只剩三個月,我們能做些什麼?每個人都會面臨至親好友及「自己」的 死亡但要死的有品質、死的無憾卻是項 一旦生命走到末期,病人及家屬,該如何把握最後的日子,轉化、提升進而做好善終的準備?讓「生」燦如夏花,「死」美如秋葉。如果生命的最後,能以尊重的態度來正式與接納。當內在力量得以提升時,死亡成為人生一部份,或是成長的過程,是新生命的開始。此時,好死=不死。

我在安寧病房的日子

什麼時候我們會痛切的感到生命不再回頭?前些日子乍然接到一封賀卡,遠從新竹寄來的,我狐疑著新竹並無任何親朋好友往來。還是小心地拆開,是一封感謝卡,卡片裡感謝語滿盈,曾經的疲憊,化成一股甜美的暖流湲湲流過——2 年前,她的母親罹患胃癌並轉移頭部及脊椎骨頭,末期時已無法言語及雙下肢癱瘓麻痺,動彈不得。轉到我們醫院時已在屏基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毅然將新竹一份高薪工作辭去,年幼孩子暫託親人,不分日夜全心全意照顧陪伴母親。面對母親木然的容顏,想想 20 幾年來在外工作、生活,幾時眷顧過母親、何曾用心關懷過自年少即困苦的母親。這樣的回首情何以堪,連討價還價的機會都沒有,上天豈會垂憐?舊時的生活基調與情感所繫成泡影,是不會再回來了。家庭、工作與生活大大小小事,使每個人成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於是遠在故鄉的親人如柳絮般的飄蕩翻飛,而在刻骨銘心的感覺到生死別離、生命不再回頭的當下,我們才會恍然領悟錯過太多事了。她日夜照顧母親,雖然憔悴但每日仍露出溫婉的笑容,那樣的相遇,短短幾天有如姊妹般的投契,是因為我們面對生命的起起落落釋然的真誠相待嗎?我現在有答案了,她的感念讓我更有心意要給許多不相識的人得到更好的照顧。

生命的真、善、美

每個人都稱呼他為師兄,有著出家師父的悲憫胸懷,睿智溫和的雙眸眸讓我們皆想靠近他。44 歲的師兄正值壯年,接觸佛教後,全力參與福智團體推廣義務工作,卻罹患了胰臟癌,一發現即末期了。我時常在想,到底生命的流轉、變化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省思?回想生活週遭的我們,忙著賺世間財物,忙著存更多的錢為以後退休生涯作準備,卻甚少思惟生命的內涵是什麼?至今談起師兄仍無限的懷念,他給我們團隊不一樣的省思,自始自終,安寧團隊給他的支持不如個案給我們的多,短時間內,疾病進展快的讓整個團隊怨蒼天無情,但師兄及他的同修依然氣定、安在的的調適,至始至終帶著微笑,迎向終點。他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悲慟,對幼小子女的安排處理地無懈可擊,彷彿他出遊去,隨時會得回家與他們相聚。他讓我們看到了「死亡」的另一種可能。44 歲的生命在世間怎麼看都是短暫的,但因為他的安然自在,坦然無懼的面對生命的難處,甚至還到別的病房去激勵他們,這若美的生命見證會讓我們詠懷心中。對於如此自在的家庭,我們除了盡力將疼痛減至最低,我們也與他們一起把握生命的每分每秒,因此當我們知道師兄生日將至,他們期望能一同慶祝時,我們便積極投入,師兄父母兄、弟、姊、妹,同修之父母姊妹皆自四方來到病房,在熱鬧的氣氛下,我們高興的插蠟燭、點蠟燭,請師兄許願。師兄說他只有一個願望那就是希望他所認識的人都能離苦得樂到達彼岸。我們靜靜的接受他內心真誠美麗的願望,心中充滿感謝。結束後我有很深的感觸,沒有任何人能確定究竟一生會有幾個生日可以過,師兄他的勇氣讓我們體會生命的可貴。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我十分慶幸有機會接觸到安寧寮護的領域,讓我一投栽進去無法自拔,一路行來起起伏伏,涓滴皆豐盈了我的生命廣度,它不僅開啟我去護理生涯的另一扇窗,體會到生命的真、善、美,讓我懂得惜緣惜福,而許多接近死亡的日子,讓我感受內在的覺醒和生命的改觀。

皈依記

對一個即將往生的人,而且她深知什麼時候會離開這個世界,離開她所心繫的所有人、事、物。在我的臨床護理生涯中,接觸許多臨終病患,許多的人就這樣子呼吸漸息漸弱,而生命就此停止了。但照顧曉娟,對我而言,卻是不一樣的視野,妳無法想像對一個氣息微弱的病人而言,她是如何明確的堅定意念想去永久安祥的地方。 當我接到訊息,不只是曉娟,對家屬而言,更殷切的希求個案能往生善趣,永恆的離離苦了。曉娟非常微弱了,在我未接觸前,意識時常是混亂的,有時會瞻妄,不安。 但當師父擺好皈依儀式,曉娟身體居然可以坐直,不需別人扶持。 我在她對面,曉娟表情平和堅定。師父引導她說出自己的想法,曉娟慢慢的說出「想去有青山綠水的地方,且有成長機會的地方」在座的人莫不訝然,就是這樣,那是淨土的地方,需要發願的,一心發願,菩薩自會來接引,她極為認真的傾聽,不再不安,恭敬的合掌進行皈依儀式,虔誠無比,師父為她取名「淨願」發願至極樂世界,非逃避,而是生命是無限,是延續的,她到另一世界修行,是能度化眾生的。1 個小時的皈依,曉娟絲毫無不安及煩躁,兩天後,她安祥往生淨土,家人莫不欣慰。

至真至誠的愛

一直以來,我喜歡安寧工作的一切人、事、物,因為在安寧,人與人之間以最原始的面貌呈現,他們真實的呈現直接的情緒及對生命、死亡的質問。幾年下來,照顧過許多的個案,每每經由他們在無助的生命掙扎過程中體會,總讓我有不斷省思的時刻,讓我彼此付出愛及接受愛的交流。我們無法抗拒病人的離去,但在病人離開前的生命時刻,我認真體會。曾有一位志工師姐問我,什麼因素讓我對安寧工作那麼投入?我想了許多各種顯而易見的理由如興趣相投、病患及家屬之間相互信任、對工作之責任感等,但在我經歷了這個案後,除了這些外,實在還有許多別的看法!安寧療護多美,生命雖短暫,卻可以如此從容離開,而活著的人面臨分離的失落時,學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時間。劉女士(卵巢癌並腹膜轉移)照護她達三個月之久,近三個月來,我與她及先生、小孩頻繁密切的接觸,我了觧為什麼他們之間會有這種至真的愛。而這些是我生活中所欠缺的,如果,如今我之所以還有一顆愛人的心,實在是我自生命的導師(癌末病患)中獲取太多,讓我時刻皆能感受生命中的悸動。在劉女是生命最後的階段:他們願意分憂分勞、分享每一刻每一個過程,他們互相體諒、互相體貼一段,那是永遠不會遺忘的。他們彼此開導,明白到人生充滿悲歡離合,憑這股互相扶持之情,他們就能繼續向前。他們沒有忽略孩子,與孩子們經歷所有發生的事,以生命教育他們,使他們成熟明智,也給他們留下無盡的回憶個案走後,先生頓感巨大之失落感,他為孩子們建設的很好,可是他自己? 那無盡的悲傷孤寂,感受到的痛苦非常巨大,連續不斷且很殘酷,眼睛無法閉上,無法入眠,說著便潸然淚下。我看過許多文章,我知道眼淚實際上有幫助的,它能急救情感的創傷。我想起新進看過的一篇文章(先生罹患癌症去世,太太寫下的感言)有一句話對林先生也許有幫助「她並沒有離開你及孩子們」林先生十分贊同直點頭,他露出欣慰的表情,他們彼此經歷了生命中最寶貴的一段。

玉黍伯的故事

從事安寧療護 5 年多來,從癌症末期病人身上學到許多人生的學問。許多感觸藏在心底,有時不敢回想,因為那都是用生命換來的回憶。總是在有風有雨的日子裡,坐在書桌前,想起這些我曾經照顧過的病人菩薩,溫暖中帶點沉重,我會回想當時我可盡心盡力,可是適當?眾多病人菩薩示現我眼前,在俗世中浮沉的我,卻還滲不透許多無明、我執,而時常陷入困境。

我能為他們做些甚麼?

在屏東,接觸許多的個案是獨居、單身、或者家境欠佳的患者,不幸罹病後,真的十分蕭條,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無奈的暗自苦撐著。玉黍伯,因常提著玉蜀黍到醫院每一樓層叫賣,爲著基本的生活開銷,所以全院的人都熟悉他。3 個月前仍能見他帶著太太賣玉黍,之後沒出現,七月中,玉黍伯踏進醫院,此時的玉黍伯已非之前賣玉黍的阿伯了。他的左手下垂無法舉起,脖子疼痛難忍,兩側肋骨亦十分痛,整個人消瘦了十幾公斤。檢查出來肝腫瘤轉移全身的器官:肝、腎、肺及頸椎骨。玉黍伯十分沮喪,他不明白,何以他會如此?他不怕死,但他放心不下年輕且罹患癲癇的太太——阿琴。阿琴,頑固型癲癇患者,是我們醫院主導成立的癲癇之友服務協會的會員,玉黍伯總會帶著她來參加關懷活動,玉黍伯知道阿琴罹患癲癇,仍願意全心一意的照顧她,帶著她走入人群。因著玉黍伯的照顧,阿琴愈來愈正常,還學著賣玉蜀黍。

現在,玉黍伯躺在床上,阿琴面無表情的坐著,她在想甚麼?玉黍伯已看破自己的人生,他希求早些解脫,也不要如此拖著,那阿琴呢?誰都無法預料往後的每一天,在這特別的地方,甚麼因緣把我們拉在一起?又會甚麼時候「曲終人散」呢?

現在的他,症狀日益嚴重,雙手已無力舉起,連拿湯匙吃飯都已困難,翻身、起身更是困難。因癌症的種種痛苦,已無笑容在臉上,宛如殘燈將枯的樣子,阿琴不知道怎麼照顧他,連餵玉黍伯吃口飯都要許久,唯一的兒子須工作,有兩個年幼小孩,生活亦十分吃力,故無法請假照顧他。我與值班護理人員輪流餵他,經過團隊討論後,先請看護照顧他,幫他向安寧基金會申請補助,希望能通過,若無法補助則由醫院設置之安寧基金支付。我們能做的定會盡力,只希望玉黍伯能在人生最後的階段可以無罣礙,也希望這篇文章能得到一些回響,若有時間可以去陪著他一段,即使十分鐘,給他一些些溫暖的支持。相信我,你會因為付出你的愛而肯定生命的價值,你的心靈會充滿感恩,因為你我身體健康,可以去付出。

看見生命的曙光

以前從不知道,也不曾聽說有著血液腫瘤科這類門診,一直到陪表弟志平赴長庚醫院看診時。同時,也在志平住院期間,見識到了各種不同的癌症病患以及他們是如何接受治療,有著那些副作用,也體會了病患與家屬箇中的酸楚。志平雖屬年輕,但因是扁桃腺癌症末患者,在三個多月的治療過程中,副作用雖然不是那麼明顯,卻也倍感煎熬,受盡不少痛苦,加上 癌細胞迅速擴散、轉移至脊椎、腦部,疼痛亦顯更加劇烈。在一次的更精密核磁共振結果中,主治醫師告知了病情之嚴重,已屬難以控制,建議家屬改以後續之安寧療程,當時的我,頓時也晴天霹靂,因時間迫切,在彼此的快速討論中決定了,在院方人員協助接洽下,選擇了就近的屏東民眾醫院,更在院長的細心安排下住進了三樓的安寧病房,接受另一個療程。對於民眾醫院是陌生的,大致上跟其他的醫療院所沒什麼不同。關於安寧病房的療程,雖是一知半解,卻也略知其中意義,雖不是治根,卻也能讓許多癌末病患減輕疼痛。回想起剛進到三樓安寧病房時,有著一股靜肅的氣氛,是凝重的,似乎不像其他病房的氛圍,或許是心理作用,心中有著不安的情緒,但我也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定要陪志平走完這一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或許是醫護人員、志工們真誠的愛心、親切感,那種不安的心境,漸漸舒緩、消失,志平也不再那麼忐忑了。加上親友的探望,給予了志平莫大的信心,它是一種動能、力量。對於一個看護生手而言,只憑著耐力是不夠的,不斷的告訴自己,要學的東西很多,也不時請教醫護、志工人員,要如何扮演好一個看護的角色,也謝謝妳們的不吝指教。這些經驗是珍貴的,不諦讓我瞭解到病人的情緒安撫與應對,更重要的是看護者本身情緒之控管,因為病患的狀況是具突發性的;一般而言,病患的症狀大都會惡化,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副作用也會一一浮現,而且更加劇烈,病人的痛苦呻吟,伴隨著護理人員的腳步聲,同樣的劇情,每天在這裡不停的上演,也無可避免。在在的考驗醫護人員的智慧,也因有了妳們,病患及家屬有著莫名的安定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社會的角落裏,總是有著一群與病魔對抗搏鬥的人以及富有敬業精神的醫護人員隨旁呵護著他們,更有著不求回報、默默付出的志工、師兄、師姐們,這些不曾領悟過的人生經驗,著實讓我感佩萬分,心中也暗自的祝福妳們,心想對妳們說出:「有妳們真好。」

如預期的,志平的病情惡化的很快,而且每況愈下,從之前的背痛、腳麻、頭痛以至下肢癱瘓,就已難忍,甚至最後的雙眼失明,他快崩潰了,緒上更顯焦躁不安,甚至語無倫次。每天的止痛劑量增加了,有時需鎮定劑以及在與病魔掙扎過程中累了、癱了,才能入眠。雖然我知道他的生命隨時會劃下句點,卻也不忍,因此,照顧起來我也特別謹慎,有著醫護人員的協助,病狀尚能勉強控制。畢竟志平的情況不太樂觀。日復一日,他的身體愈顯疲態,也無食慾了,也或許他累了,想求得解脫,剎那間,呼吸從微弱到停止,是如此的平靜、安詳。表妹哭了,我的腦海一片空白,心想大家都盡力了,暗自默唸著:「志平好好走,定要跟著菩薩的腳步好好的走,這是你生前所冀望的,千萬別跟丟了。」頃刻,不等著悲傷平復,大夥拾起沈重的心情,謹慎的處理志平的後事,也幸得以圓滿。時至今日,志平的身影仍會在我的心中舞動著,彷彿在惕勵著我什麼,三十多年的情感,亦親亦友,讓我有著莫名的感受;生命是脆弱的,是無常的,隨時會劃下休止符,是條必經之路,當來臨時,更應勇於面對、了解它。更不用去在乎能否長命百歲、活多久,但求生命過程中無怨無悔,活得有意義,更具價值,最重要的是能常保一顆感恩的心。我也很慶幸自己能陪志平走完這最後一程,更感謝在身旁協助、付出的醫護人員、志工、師兄、師姐,有了民眾醫院的安寧醫療團隊,志平才能走的平靜舒適,有了妳們社會上的角落裏,就像黑暗中攝入一道曙光;有了妳們,那些癌末病患更能得到更優質的呵護,這些人生寶貴的體驗,著實讓我成長許多,有妳們真好,真的謝謝妳們。在新的一年裏,也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有著嶄新美好的未來。

申請安寧照護

安寧個管師評估

  • 病患或家屬了解疾病的診斷及預後,且同意接受安寧療護
  • 有身體、心理、靈性症狀照顧需求
  • 家屬願意與安寧團隊人員共同參與病患照顧
  • 生命自然終止時,不採取不必要之心肺復甦術
  • 自我照顧能力及活動狀況深受症狀影響而變化多端,須持續追蹤者
  • ECOG 二級以上、Kamofsky 50-60

符合收案

  • 居家個案,聯絡居家個管師安排 08-7325455 轉136或137
  • 需要住院個案,亦可由居家個管師協助,或由本院門診及急診安排住院

聯絡方式

安寧居家個管師
08-7325455 轉136或137
安寧病房
屏東市忠孝路120-1號3樓
08-7325455 轉300